不是闪过脑袋的每个想法都应该记到博客里,但是同一件事一次次地在脑海中闪现,我却不明白它的意思。
它是则寓言,故事的结构大体这样:
古时候有甲乙两个人,甲有梨和枣,当他拿出梨乙过来,对甲说:“枣对脾好,但对牙齿不好。”
甲放下了梨,拿起了枣。乙又讲:“梨对牙好,但对脾不好。”
甲放下枣,拍脑袋一想,对乙:“那我吃梨只嚼不咽下去,吃枣不嚼就咽不就行了!”
如果我不理解亡羊补牢的牧民,那么我在做事时可能会将错就错。还有刻舟求剑、守株待兔、负荆请罪……小学课本里的寓言二三则真的交给我很多观念。
这则寓言也是小学课本里的,印象是甲做事不对,但为什么不对,十几年来却一直想不通。也许现在做其它事仍很像甲的作风,“吃梨不咽,吃枣不嚼”到底是哪错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