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12月15日 星期六

2011年终统计

2012年看了3部电视剧和连载动漫



2012年看了7本书
2012年看了18部电影

2012年在7座城市逗留
               

                

2011年拍了6幅全景照


2012年12月10日 星期一

Joyfulteeth 2013


新年好
新年新头像
Just do so for a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
跑步吧

Joyfulteeth 2012

立秋年
别有用心想,别不用嘴讲
参与感


Joyfulteeth 2011


2012年终统计


2012年9月26日 星期三

工程小記(測試中)

手機上傳測試中…
(測試結果不怎麼理想,圖片亂排,左右上下顛倒)





2012年8月30日 星期四

中元普渡

中元和普渡大概是兩個概念。當下的台灣差不多已將這兩個概念混做一談,使得現今中元不也止是鬼節,還擴及整個農曆七月,變成鬼月。於是整個七月任何日子皆可祭祀祖先,並擴至普渡諸鬼神。

中元當日凌晨不經意瀏覽北京新浪微博。見微博上有名人耍弄鬼故事段子; 也不禁想起前一年在廣東和當地朋友大聊鬼故事以及漫談台灣及廣東客家地區鬼節的不同。殊不知是朋友年紀稍輕不省鬼事亦或台灣裝神弄鬼的情事較多,那時幾乎是我在吹弄鬼故事。

學生時期時總愛在坐馬桶時讀上幾篇《閱微草堂筆記》,放鬆心情。物換星移,該書早已不知去向。書中鬼故事不外傳達因果報應以及不欺心的概念,當然也有讓人覺得紀曉嵐時代遍地皆鬼的疑惑。

中元普渡得花上整個農曆七月,而形式上也僅只有祭祀或法會。拘謹於形式和大大小小的禁忌,但實際上卻也沒花太多心思在中元或普渡的含意。影響所及,當月婚喪喜慶百事皆忌。潛意識裡尤深怕因犯忌而遭鬼神報復…而不思考行事成功與否不在鬼神而在自已吶。反而現在想想,確是台灣遍地皆鬼啊!

這篇是坐在馬桶上,用手機一字字敲出來的。當年在馬桶上讀鬼故事,當下在它上頭除了拉屎出來,也寫下這篇像鬼故事一樣的東西。

2012年5月29日 星期二

2012年春季中國自由行記事

由於傳說今年是世界末日,要是今年不旅遊的話,接下來可能有半個地球消失的危機。為了避免遺憾,在預算的限制和經驗的促成下,選擇了西安洛陽等地做為主要的自助旅行地。

去年九月間我在長江三角洲一帶做了趟自助旅行,行程安排較輕鬆自在。也因為太過於沉浸在這樣的良好感覺裡,讓這次本年度三月間的西安洛陽的黃土高原之旅安排上也因為如此自在,而讓行程上的銜接偶爾有點狀況外。

回想行程林林總總,兩兄弟平安倒是覺得還過得去,間斷的狀況外也只是在飲食、交通、北方文化和天氣上不太適應。不過嚴格說來,整個行程不就是飲食、交通、文化和天氣的問題嗎?真要是克服了這些問題,大概他鄉也可以變故鄉了,哪會有什麼問題呢?

這次原本的行程計劃是從西安、華山和洛陽,然後回程時轉到廣州,回到惠州老巢,再轉到珠海,最後從澳門出境,並且在澳門順便玩上一天。這樣的行程配合澳門航空的十四天票應該是有餘的。不過實際上的行程還是因為一些臨時的做了些許的變動。像天氣。

行前與我同行的老大,早就把平時使用的電子溫度計帶在背包裡。這個物件,在往後的行程裡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一來可以立即知道當地的天氣,二來可以對照高雄的當時氣溫。前者的作用決定讓我們幾乎沒有爭扎地放棄往華山的行程;後者的作用則讓在高雄的家人大致上能感受下我們在旅遊地的溫度差異。

這次的旅行我和老大倆,像是帶著冷吱吱的寒冷詛咒,3月14日當天到廣州時氣溫驟然下降,到14~15度。15日抵西安後,氣溫尚可接受,大概在12~14度間。晚上的西安,幾乎沒有太多的延遲,氣溫下降為7~8度。隔了幾天,氣溫稍微上升,登上西安城牆和碑林的那天,氣溫立馬升至21度。但隔天一早預定造訪華山的當下,綿綿細雨加上5度氣溫,習於熱帶的我們大概沒辦法接受華山上可能的0~1度天氣和天雨路滑的危險。

看著大哥帶來的溫度計指標出現5度C的指數,天空陰沉沉的。我們頗有默契地以肚子不舒服為理由,回到旅館,毫無懸念地將計劃立刻改成從西安站搭車到洛陽龍門。

雖然不去華山改去洛陽直接避免了在華山凍彊的可能,但4度而又陰雨的洛陽還是讓我倆在該地吃足了苦頭。

下午到達洛陽後,因為陰冷,洛陽一開始沒帶給我們什麼好印象。洛陽的街路上淌著黃土高原灰塵加上雨水變成泥濘的泥水或泥漿。或許還有一些經年累月的黃痰摻和在裡頭也說不定。

在抵洛陽後的第一個景點我們沒頭沒腦地選了關林。關林是關老爺的首級放置處,可能是因為天冷的關係,關林居然顯得有些陰森,5度C的陰森。前廣場的當地民眾有的玩著利用揮甩鞭子產生旋轉動力的巨大的陀羅。揮甩鞭子擊地後的巨大聲響,凜冽森然。

而去少林寺的那天,天空下起了不大不小的雨。雨中的少林沒有浪漫可言,氣溫3度,雨水積水將手套和鞋袜透濕,臉上大概被冰涼的雨水凍到透紅了而顯得彊硬,連笑起來都有點困難,更何況冷到幾乎笑不出來。照片上的溫度計指數,也毫不留情地縮在畫面裡模模糊糊的顯示為3度。

除了陰冷和下雨之外,沙塵造成的惡劣空氣品質也是這次旅行的遺憾之處。咸陽西安也好,洛陽鄭州也罷,灰濛濛一整片的天空讓人看不見這幾座巨大城市的面貌。

這幾座城市的街景和交通工具在天候的影響下,往往覆上一層黃土蒙皮。彷彿城市才剛從黃土裡發掘出來,也有著似乎是在黃土高原歷史的沉澱下才有的一定的厚度...。黃土灰的厚度。




雖然對這種天氣恨之入骨,但話說回來,也還好是這種天氣才沒讓整個行程走到汗流夾背,也沒有中暑的危險。行程裡雖免不了得帶上一大箱行李的防寒衣物跟著東奔西跑,有些行程也會因為行李的關係,得另花時間存放或乾脆抵達一個新城市時就直接住房登記放行李。



未完待續...。


----------------------------------------------------------------------------------------------
註記:
這篇是當時旅行結束後一週內,尚記憶猶新時所寫下的內容。後來也因故沒能撥出時間續寫就落下在這裡了...。






2012年4月27日 星期五

寓言一则


不是闪过脑袋的每个想法都应该记到博客里,但是同一件事一次次地在脑海中闪现,我却不明白它的意思。
它是则寓言,故事的结构大体这样:
古时候有甲乙两个人,甲有梨和枣,当他拿出梨乙过来,对甲说:“枣对脾好,但对牙齿不好。”
甲放下了梨,拿起了枣。乙又讲:“梨对牙好,但对脾不好。”
甲放下枣,拍脑袋一想,对乙:“那我吃梨只嚼不咽下去,吃枣不嚼就咽不就行了!”
如果我不理解亡羊补牢的牧民,那么我在做事时可能会将错就错。还有刻舟求剑、守株待兔、负荆请罪……小学课本里的寓言二三则真的交给我很多观念。
这则寓言也是小学课本里的,印象是甲做事不对,但为什么不对,十几年来却一直想不通。也许现在做其它事仍很像甲的作风,“吃梨不咽,吃枣不嚼”到底是哪错了呢?

2012年2月8日 星期三

我用Google+雜感

在過年期間的兩週內,突然間Google+關注我的網友超過60名以上。第一時間,翻了翻我的Google+內文,以確定是否傳了特殊的內容或寫了什麼壞事。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但翻查之後並沒有發現什麼不妥。而且老實說,Google+對我而言,也只是差不多等於訂閱些額外的信息之用。在社交的使用上幾乎全無。即便如此,也始終想不通倒底發生什麼事。

直到今天才發現歪果的某些Google+的網友像是車輪戰一樣,用力地分享了他們的社交圈。於是接受到分享的網友,又大力地再分享。就這樣,我猜二月份過完,加我入圈的網友應該會遠遠超過預期數量。


到今天為止加我入圈子的盆友,總計已到百八十人。不算多,但我習慣在人加我時,禮尚往來也加他回去。這造成一個囧況,那就是我的Google+的串流量遠超過我的實際需求量。白話一點講:就是來不及看前一天沒按到+1的內容。要是當天想再找下前一天的文章或圖片,得往回翻上幾頁才可能找得到。


不知道是我的信息接受能力太低還是信息串流量太高?


2012年1月4日 星期三

我讀《前朝夢憶-張岱的浮華和滄涼》


讀著這本書,才發現這是張岱的故事。

在今年九月還在廣東惠州整備行李並打算前往長三角旅行的時候,心裡幻想著接下來美好而繞富興味的個人背包旅行。

我在惠州獨自想像:周莊水道邊微風徐徐,某小坐在某茶樓飯館,欞窗前捧著本明末小品讀著,品著龍井香。咂吧咂吧吸著某品牌的烤煙,小書讀來幾分悵然,時而捧腹,要是能來個挾妓遊河也許會更有興頭了。

因著上面的想像,我搭著惠州2路公交車來到惠州書城。書城不大,但要有的書還是可以挑上幾本。也有張岱的
西湖夢尋》和陶庵夢憶》。不過對我來說什麼回想故國情懷的故事總是沉重異常。在我認知裡,周莊、蘇州的南京旅行會應該會看到幾座像孝陵什麼的大墳,但我的旅行不是掃墓,鮮花素果不必攜帶。那個大明故國早已煙滅。

後來挑了本江盈科的
雪濤小說,只因書中談言部份偶有些古代的冷笑話。

*****

前朝夢憶是美國學者史景遷藉由的明末文人張岱為主角回憶明末社會、家族和一些往事的著作,並將它有節奏地串起,變成一個有場景,而人物個個鮮活的故事。沒有古代帝王將相的史觀,較多像是透過張岱的回憶講述自己的浮華的士紳階級生活,及至國勢突然間急轉直下而後生活僅留憶往和感嘆。

*****

後來江盈科的冷笑話集子沒在旅程中看完,當然也沒在周莊水道邊掏出來讀。仲秋時節,日正當中,昆山周莊的天氣還沒涼到適合喝熱茶。啜著當地的阿婆茶,光阿婆茶名稱就完全不那麼回事,電風扇吹著熱風。讓人懷疑時節是不是還在夏天。

唯一掏出來的不是明末小品而是剛買來嘗試的南京牌香煙。可能是買到低檔次的關係,抽來也不是那麼回事。而茶樓往來的各地旅客,讓茶樓變成飯肆。

書是掏不出來了。

*****

書的內文在讀後雖難免有讓人繁華落盡後蒼桑之感。不過我最大的心得竟是極驚艶於史景遷描述明末士紳和江南文化生活美學的能力。也就不想多說心得如何,我想翻它個幾回,感受下故事的魅力會更令人感到些許快意。

也就這樣,手頭上的江盈科明小品集的古代冷笑話,似乎會看來更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