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2月7日 星期一

閒聊汕尾(二)

汕頭鳳山媽祖廟一景
鳳山媽祖廟後山的鳳儀臺上向汕尾市區望去
汕尾鳳山媽祖廟前廟埕一景
很台味,但又不怎麼台的媽祖廟舊廟
舊廟
新廟一側
鳳儀台上媽祖巨像
前兩封在發出後,BUZZ上出現繁簡互換異常,此外,似乎在部落格上也是出現異常符號。這是重發的第三次。因為一再重發,所以乾脆重新修過內容。

---以下重發---

今天終於到了海港汕尾。不過行程安排很緊湊,十二點抵達,下午五點半準時搭上往惠州的大巴離開。整個行程不值得提,事先沒做好功課,平白浪費了個旅遊。同時停留的時間也太短,只能非常片面地接觸一下這個城市。

接下來要提的和我上篇不嚴謹考證的內容有關。上回提到我考證汕字的原意可以用作指稱類似魚籠的地形。

所以特意跑到汕尾市區的制高點去感受下汕字的最高境界。也算是實地考察吧。

汕尾的制高點其實剛好是汕尾的鳳山媽祖廟後山。媽祖廟的建築形式基本上和閩南式的建築非常雷同,應該有著一脈相承的連繫。(如圖,因是用GMAIL發出的文章, 尚未排版,請自行對照)

去年春節期間去了廣州做了次『中華民國在廣州』之旅。那回除了寫了幾篇不成文的文章之外,也順便做了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中山紀念堂等相關模型放在GoogleEarth上。文章在我另一個BLOG上,不具什麼價值性,不連結了。

這次不打算照例做什麼模型了。當然是因為沒有太多時間,也就沒拍什麼照片做模型材料。
回到汕字。

如果我的考證無誤的話,那麼汕字的表現在汕尾媽祖廟後山觀景臺上便有著相當突出的效果。
廣東冬季的山色綠中偏黃,偏黃的各個高低不同的山丘包圍著淺灰色的港灣,海灣一角只有一段堤防將海灣和南海隔開。汕尾市區只在海灣西北一隅。十足的潟湖形態。

遺憾的是照片我拍得不多,看不出完整的潟湖樣貌。也讓人感受不出潟湖內風平浪靜的情緒。
其實它也有極其文雅的名字,叫品清湖。也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潟湖,據說相當於四個杭州西湖大。

除了汕字之外,汕尾的潮汕文化或許也是台客們可以值得關注的焦點。不過可惜的是,台灣人不太注意閩南文化、潮汕文化或其它關連的文化和台灣閩南文化的相關性。我推測之所以為什麼台客們不甚關心,可能是因有好幾個複合式原因。

諸如:兩岸隔閡太久,以致於很多台灣人根本不知道這些冷門文化和自己出身有什麼連結、政客們不想在乎的大有人在、不然就是太過關懷本土,以致於根本不知道台灣境外,也有人會講「台語」的。當然除此之外,潮汕當地人其實也不怎麼在乎這些玩意。於是各種閩南文化之間交流不多,也是必然的。

我的直觀感受是:有你站在汕尾市或陸豐市街頭(嘖,不小心又去了陸豐),或是和當地人一同擠公車。聽著當地人的語言,在一天之內可以從全然不清楚到聽得懂四五成。是有很大的樂趣的。當然前提是自己的台語或閩南語要有些文讀和口語基礎才好。不然光聽到陸豐汽車站播音員播音,將很難理解為什麼「旅客」的複數是可以加「們」字就打發了,而不是台灣常用的前綴「各位」而已。

另外本文的附件附了幾張汕尾建築。建築上能不能說明什麼。此處先省略一萬字。有空再補寫。